利-福特倡导的生产线原理,因此能够大批量生产,并且大幅度降低成本。
丑国二战期间总共生产了各种装甲战车287,000辆,其中包括将近5万辆M4谢尔曼坦克。
最有趣的是,谢尔曼坦克的尺寸是参照美国“自由轮“的船舱设计,非常便于远洋运输。
看来丑军对后勤的重要性理解得非常透彻。
M4谢尔曼坦克还拥有几项世界领先技术。
首先炮塔转动装置是二战最快的,转动一周只需要不足10秒钟,这使得谢尔曼在近距离坦克战中能够快速反应,迅速射击从而击毁对手。
其次谢尔曼还是二战少数装备了火炮垂直稳定仪的坦克,能够在行进当中精确瞄准目标开炮。
谢尔曼的500马力汽油发动机也是二战最优秀的坦克引擎之一,使谢尔曼坦克具有47公里的最高公路时速。
这些优点都很有助于机动作战。
M4A2式坦克曾援助毛熊,获得毛熊人高度评价,其闭式散热器具有在较低功率下有效利用发动机功率的特点,独特的五叶式散热器风扇扇叶角度不一,高速运转时可降低噪音,使坦克具有更好的隐蔽性。
但是谢尔曼坦克还是有其十分突出的缺点:
一、火力不足以对抗德军新式坦克。
二、汽油为动力的发动机被命中后极易起火燃烧。
三、车体高大,增加了中弹的面积。
1942年春天,谢尔曼坦克首次出现在北非战场。当时隆美尔非洲兵团装备的坦克主要为三号坦克以及少量四号长身管型,三号坦克是非洲军团数量最多的型号,但只能在500米以内击穿谢尔曼的装甲。
于是谢尔曼坦克拥有无可置疑的战场统治权,英军在阿拉曼战役中大量使用。
战役以后,隆美尔写道:“敌方的新式谢尔曼坦克,比我们所有的型号都要先进。“
实际上,在北非战场上德国只有少数几种能在1000米以外从正面击穿谢尔曼坦克装甲的武器,如虎式坦克、Pak 40反坦克炮和四号F2型坦克。
到了诺曼底战役,M4的对手不再仅仅是早期的三号坦克,四号坦克(长身管型)、虎式重型坦克和黑豹坦克的出现让M4显得不堪一击。
主炮是坦克的手臂。
初期型谢尔曼坦克装备一门M3型75毫米L/40加农炮,该炮发射早期M72穿甲弹能够在914米距离上击穿60mm/30°钢板,穿甲能力略强于毛熊T-34早期型号的76mmF34火炮。
面对德军加厚装甲的四号坦克H型80mm的正面装甲,只能在100米处有效击穿。
与德军四号坦克H型的75mm L/48主炮相比更是相距甚远。
不过在1944年后,谢尔曼坦克大量换装了M61型被帽穿甲弹,这种穿甲弹改良了对付倾斜装甲和表面硬化装甲的能力。
且穿深达到了500米击穿94mm/30°钢板,穿透力大大优于M72穿甲弹和苏制F-34主炮,且可以在500米的距离击毁德军在诺曼底的主力坦克-——四号坦克H型。
略逊于4号H型,面对虎式和黑豹坦克,更是无能为力。
M4后期型号换装M1型76mm L/52火炮,使用M62型被帽穿甲弹对500米和1000米垂直钢板的贯穿力分别为116mm和106mm,对500码(457米)和1000码(914米)的30°(法线角)钢板则分别是98mm和9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