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堂之后。
阁部协作,效率极高,不像以前那般,出了事就怨这骂那的,现在是直接出对策,共同商议后,直接下圣旨。
朱祁钰微微点头:“王卿此言甚是,朕也以为满都鲁是虚晃一枪。”
“一来是彰显武力,二来是趁机占点小便宜。”
“张固率领解烦军入驻蓟州,蓟州镇约有四万五千人。”
“又有长城、城池之险。”
“朕以为,大宁破不了”
但皇帝没说完。
胡濙便跪在地上:“陛下,大宁危及京师,不能出丝毫差错,微臣请陛下遵循阁部意见,调于太保入蓟州,大宁绝不容有失!”
于谦手下的兵丁是人,从山东走到蓟州,打完仗,再从蓟州走到辽东,还要打仗。
估计会怨声载道,都有哗变的可能。
也就于谦震着,但令他们开关和喀喇沁野战,想都不要想。
等于说,只能被动挨打。
“若把河南备操军调入大宁呢?”朱祁钰试探性问。
他这样做,等于把京师置于虎口之上。
“陛下,忍一时之气罢了,等明年兵精粮足,大可以横扫草原。”
胡濙苦笑道:“您不是想纳辽东入大明领土嘛,明年就可以兵出长城,打喀喇沁,打兀良哈,收朵颜三卫之地。”
朱祁钰眼睛一亮:“老太傅,此言当真?”
“只要陛下谨守大宁,老臣便同意!”胡濙也下血本了。
现在,国力远不如正统年间。
正统朝,历经四代圣君,国库充盈,兵精粮足,满朝都是能征善战的将领,可朱祁镇兵败土木堡,家底都败光了。
如今才过去八年,国库刚积累点粮食,年初宣镇大捷,又打光了。
好在皇帝够冷静,只要朵颜三卫之地,守住险要地势而已,大不了再过几年苦日子。
起码要息了皇帝将京师陷入危及的心思,京师绝对不能动荡,必须牢牢守卫。
“若拆分于谦手里的京营呢?”朱祁钰还不死心。
他认为,满都鲁没有实力打破大宁。
蓟州镇虽然兵少,但距离京师近,京营随时可驰援大宁。
所以他想让于谦去辽东,去打喀喇沁部。
把喀喇沁部打退,然后趁机袭扰兀良哈,兵势北进,尚有余力。
这样做的弱点,就是京师无兵可守,一旦大宁被破,京师就危如累卵,天下又有倾覆之危。
“绝对不可!”胡濙打死也不同意,不能再来一次兵围北京了,哪怕是有这个可能性都不行!
阁部重臣全都跪下。
奉天殿所有朝臣都跪下,不准皇帝任性。
上一次这么任性的皇帝,就是朱祁镇,不听群臣劝告,非要御驾亲征,结果被俘了吧。
“好吧,朕听阁部的意见。”
朱祁钰叹了口气:“传旨,令于太保率兵入大宁,驻守大宁。”
“传旨李贤,情急之下,可调驻守山东的白眊、背嵬、飞熊三军,协防辽东。”
“陛下圣明!”胡濙松了口气。
阁部都松了口气。
这是最佳答案,大宁绝不容有失。
哪怕辽东被打破了,也要守住大宁。
大宁在,京师就不会有危险。
“令李贤去收买兀良哈人、女真人,只要他们能在后面给喀喇沁部压力,朕便加大贸易额度。”
朱祁钰斟酌道:“卖武器给他们。”
“陛下”王伟动容。
皇帝为了解李贤的压力,连武器都肯直接卖。
“卖!”
朱祁钰咬牙:“用喀喇沁的人头来换,朕不要钱,也不要马,就要人头!”
“除了火器,所有武器都可以卖!”
“陛下”王伟想劝。
“王伟,朕知道武器不能轻授。”
朱祁钰摆摆手:“但李贤、曹义不容易啊,面对的是五万精兵啊,能守住就是大功一件了!”
“朕得给他们希望,不能让他们认为,中枢放弃了辽东,辽东百姓也要有希望,才能坚持下去。”
“告诉曹义,这一仗打完,就给他封侯。”
“李贤也可选择回中枢,也要晋位。”
“告诉他们,朕理解他们的难,也允许他们战略性后退,只要守住辽东,就是大功!”
“再从京中解送一批钱粮过去,多多赏赐给军民,给他们吃顿饱饭,若不幸战死,也算中枢一点心意了。”
朱祁钰咬着牙道:“这笔账,朕早晚要算!”
“陛下圣明!”朝臣跪下。
带过兵的文臣武将,都知道一个道理,在前线打仗不难,难的是如何令皇帝信任。
当今皇帝最大的优点,就是绝对放权,战时给予最大的信任,绝不指手画脚,胡乱决策,外行指导内行。
“让李玠、曹振亲自去传旨。”
“也看看他们的父祖,戍守边疆有多难,以后好用心为朝堂效力。”
“告诉李贤、曹义,朕在朝堂上,关心着他们呢。”
“也告诉辽东百姓,朕不会放弃他们。”
朱祁钰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