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计划赶不上变化边境向南推开疆(4 / 7)

这种人去大明朝堂上,一天都活不了。

“微臣预估,这些粮食,把整个安南北部打下来,都足够了,有方瑛坐镇,完全没有问题。”

潘本愚不信啊。

又拿下门州。

“朕欲以红河为线,划分两国国境。”

就传来消息,黎银被杀了。

所以他大肆杀戮,清洗朝堂,又诛杀黎银,投石问路,看看群臣的反应,争取用最快的速度,杀光权臣。

果然。

他一边说,一边画。

“有时候自己特别差,也是一种保护色。”

朱祁钰道:“估计那黎宜民也是这样想的。”

一旦确定真是明军攻克了鸿基,那么在河内的明朝使臣就成了俘虏了。

西边靠近的城池叫边东,交趾省的地图里,叫谅州,谅山王的封地就在这里。

夏埙计划绝密,连方瑛都不知道,远在河内的边永怎么可能知道呢?

关键计划走歪了,夏埙自己都不知道,边永去哪知道呀?

而新帝大肆屠戮朝堂,中枢混乱,根本就来不及批复。

“把咱们坑进去,又大赚一笔。”

“邢国公说得对呀,朕也觉得安南是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殿下,非微臣不愿意帮您。”

关键有的人还收礼了呢。

汉人移民过去,用个十年二十年,就能把地养熟,废地变成宝地。

潘本愚质问他:“伱经过陛下同意了吗?”

“夏大人,陛下的圣旨是让臣等搞乱安南,没说要收复交趾啊!”潘本愚慌了。

要么铤而走险,在五月之前把粮食装船,运送回国。

而这一仗,在没有完全准备好的情况下,未必会输。

由皇家商行负责采买的廖庄和钟同、徐正三人,各守一城。

廖庄三人都是进士出身,钟同的父亲钟复,乃是名臣,葬身土木堡;徐正和韩雍更是好友。

尤其是徐正,对练兵颇有心得,他不在乎狼兵和汉人之分,能者上庸者下,治军严明,颇为得力。

“您让廖庄等人操练兵卒,适应当地气候,是要干什么?”

派了一万多人,信上说还有十队兵卒,已经出国了。

变化总比计划快。

“陛下!”

方瑛派来的狼兵,也陆陆续续进入鸿基。

边永可不敢受这份大礼。

几乎每年大明都会做。

大明的安南地图,还写着交趾。

夏埙依水而建,建了两座城池。

“陛下,您别看微臣,微臣也弄不到粮食。”白圭往后蹭。

还得让老臣做决定。

姚夔忽然跪在地上:“老臣认为,趁机收取交趾北部!”

夏埙也看懵了,这攻克城池的速度这么快吗?

而在河内。

仿佛鸿基并没有被占领。

“安南之地空了,咱们移入汉民进去。”

黎宜民倏地笑了:“朕不是您扶立的吗?”

“老太傅,那安南人也不是木头,凭什么被咱们抓呀?”耿九畴问了一个很蠢的问题。

所以就闹出这么一档子事。

黎宜民初始还不信,大明怎么可能跨过几百里,攻克鸿基呢?

不可能的事呀!

不止是损兵折将,还会损耗大量的粮食。

“问题安南贫困啊,鸟不拉屎的地方。”

潘本愚压低声音:“你就是想在鸿基住下来,一点点蚕食安南疆域!”

“陛下,从古至今皆是嫡长子继承,只能立您的嫡长子!”

他张开手掌,手掌上有瓷片划开的伤口。

又不能走海路,速度能快就怪了。

“这安南王是权臣所立,之前他清洗朝堂,安插党羽,却没有杀过权臣。”

“逯大人,你的意思是运粮船遇到了危机,不得不停靠?”边永问。

他以钱财支持边永,入主大明中枢,以后他就可以操纵边永,来左右明廷朝局。

以鸿基为中心,附近十余个城池,都被明军给占了,明军人数超过四万,商贾近万人,外加护卫等等,竟云集十万汉人。

边永只要答应他,边家就能成为豪富之家,边永入主明廷中枢,也就指日可待了。

这话也就糊弄鬼去吧。

还有狼兵陆陆续续进来,而且派的越来越大股,之前是小股打散了派过来。

“再结合边永奏报。”

这种人,必不得善终。

“朕再打算将庆元府、泗城洲、安隆司划入贵州。”

之前因为明军攻克鸿基而暴怒。

但过来的人越来越多,无处安置。

所以做了充足的准备,面面俱到。

正说着呢。

一连串的计划,在黎宜民脑海里形成。

可城门压根就不会开的。

黎银捂着喉咙,软软倒在地上,满脸的不甘。

结果,五月了,粮食呢?

明廷和安南一样,都是富者上,穷者下。

下龙城则是过来的明军太多了,三座城池安置不下,就把下龙打下来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