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文武庙 圣庙 帝王庙(可跳订是名(5 / 7)

:李善长、胡惟庸、夏元吉、杨士奇、杨荣、杨溥、姚广孝。

白圭坚持认为郭嘉能进。

又加入一个窦宪。

“就依诸卿的。”朱祁钰答应下来,没搞什么十哲。

但他本身是罪人,政治不正确,朱祁钰只能下圣旨,特赦其罪。

胡濙却道:“陛下,文天祥流传千古的是精神,而非政绩,老臣以为房玄龄更合适。”

西汉名单定下来:张骞、霍光、张安世、晁错、董仲舒、主父偃、桑弘羊。

没错。

茶水喝了一盏又一盏,身上都十分疲劳。

“让陆祥亲自雕刻。”

朱祁钰觉得,杨素的功劳,政治居多,战功比政治少,所以移入文庙,更合理一点。

占地面积要大,特别特别大。

“待老太傅百年之后,必能入文庙。”

只能求救于皇帝。

而武庙也有修订。

唐初能入文庙的就多了。

“陛下,叔孙通和郦其食也应入庙。”

韦孝宽也是能入文庙的。

入文武庙的人也是最多的时代。

“贾诩之能,多是三国演义编造臆想出来的,不可否认,贾诩着实出彩,若把他放在东汉,他可为东汉或西晋之名臣,完全可入文庙,问题是三国时代的名臣实在太多了,他的光芒被掩盖了。”

祖有功宗有德,方是祖宗。

方腊是反贼。

像编纂永乐大典的解缙不入文庙,反而太监郑和入了文庙,这是皇帝往文庙里掺沙子、掺屎呢。

这是法理问题。

“文天祥如何?”朱祁钰问。

“诸卿不能将郑和看做一个宦官。”

最后裁定,中晚唐名单:李德裕、裴度、郑畋。

“左四殿,中间放置明太祖皇帝朱元璋,左侧放明太宗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的神位、神像”

以后谁想进,得和这几位掰一掰手腕了。

但都争议性很大。

这些世家大族的人才,有真才实学的倒是真不多,吹牛都是个顶个的好手。

供奉这么多显赫君王,名臣名将,不能小气。

文庙四主殿主位也定下来:张良、诸葛亮、萧何、房玄龄。

“朕欲将杨素移入文庙。”

其中程昱、诸葛恪入武庙。

在吕氏春秋里: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为五帝。

毕竟对治国的评价,是很主观的事情,战争胜败战果如何是很客观的,一眼便知。

“再分配些纺织的活计,让他们能赚一点钱。”

朱祁钰觉得可惜了,唐朝的人杰太多了。

这一殿,右侧多出一位。

姚夔坐蜡了,他脱口而出,结果犯了大忌讳。

“班固是文史大家,桓荣是儒学宗师,那卓茂的政绩究竟是什么?朕反正没看到。”

这一殿多少差一些,但这些皇帝,除了隋文帝外,都是唐朝皇帝,就显得唐朝皇帝厉害了。

一共设置九殿,空了一殿,摆明了是给自己准备的呀!

杨愔是高欢手下的谋主,北齐宰相,高隆之、段韶,都是高欢手下大将。

“姚卿失言了。”

但是根本不可能!

明太宗变成明成祖,纯粹是嘉靖的锅,等于把永乐皇帝造反给实锤了,顺便让朱棣死后不得安宁。

“陛下,咱们供奉元朝君主而已,怎么还供奉这么多大汗啊?”胡濙觉得别扭。

朱祁钰一锤定音:“诸葛亮、荀彧、郭嘉、鲁肃、陈群这五人是没有异议的。”

这一殿除了刘备,全是乱臣贼子。

蒋琬和蒋济不是一家人。

没错,钟繇治理关中,功劳甚大。

但已经入了武庙。

郦其食算是纵横家,外交家。

杜畿、张既等也就无缘武庙了。

汉初名单就定下来:张良、萧何、范增、陈平、叔孙通。

这些人杰,分散去东汉、西晋多好,就能大规模进入文武庙了。

“姚卿,既然马周已经入了,就让岑文本和褚遂良也进入吧,毕竟撑起了贞观之治的人才,如何夸赞都是不嫌多的。”

但,朝臣却不这样想。

五代名单:韩熙载、冯道。

朱祁钰斟酌起来:“朕本以为胡广也是能入庙的,但其后人不孝,便当个备选名额吧,夏元吉可有资格入庙?”

“诸卿,说回流民的问题。”

两宋名单很快就定下来。

这人选,当代人就不敢置喙了?

但朱祁钰着实双标,连蓝玉、胡惟庸等人都赦免了罪过,怎么胡广就因为后人不孝,不能入文庙呢?

但皇帝讨厌宋朝,自然不会遴选太多人入庙。

“还有两个人物,朕觉得难以决定。”

叔孙通占了儒家宗师的便宜,所以他显得争议性不大。

“而以诸葛瑾为标杆,那么三国能进去的超过二十人!甚至更多呀!”

朱祁钰也取消了卢植、黄琬等人的入庙资格。

李安世则首创均田制。

“圣殿该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