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会被举报,甚至举报方瑛造反的信,他天天都能收到。
这是都察院的工作!
各军中设有御史,就是防备武将造反。
不止有御史,还有太监、厂卫,如今又多了军纪司、军吏司的人,这么多人监视,彼此互相监视,才让兵权牢牢攥在中枢手里。
可是,于谦主持的内阁,竟然凭借秦纮的一封举报信,就盖棺论定。
十分武断呀。
朝中诸臣,为什么同意了呢?
这是把火往朕头上烧来了?
“以前没发现,周洪谟竟是于谦的人!”
朱祁钰才看清。
估计朝臣也傻眼呢,他们盯着于谦,却没盯着于谦的党羽,给了于谦翻盘的机会。
“难道朝中就没个明白人吗?”
“不。”
“朕设的紧箍咒,未必是真的心向朕的。”
“他们是用于谦和朕来自相残杀,朕来限制于谦,同样的,于谦也来限制朕。”
“朕给于谦设的紧箍咒。”
“于谦,何尝不是给朕设的紧箍咒呢?”
朱祁钰把整件事串起来想,忽然通透了。
“还有一层!”
“就是朕在江南杀士绅,这些士绅炮制陈友案,助于谦脱困,让于谦反过来钳制朕。”
“陈友,不过是政治牺牲品罢了。”
“这江南士绅里面有高人啊,这个指点迷津的高人,会是你吗?老太傅!”
朱祁钰目光闪烁:“这些人,不顾前方战事艰苦,一心为了争权夺利,全都该杀!”
“快到你们了!”
陈友案,取自嘉靖朝的曾铣案
曾铣(1509~1548),字子重,浙江台州黄岩县(今黄岩区)人,父曾贾。12岁出口成章,父经商结识江都(今扬州)好友,托友携江都延师授课,落籍江都。始任福建长乐知县,升御史,继为山东巡抚,后任兵部侍郎,总督陕西榆林的定边、安边、靖边“三边”事务。守疆戎边,节节胜利之际,却遭奸臣严嵩陷害,含冤而死。后人将这个冤案编成戏曲《盘夫索夫》,成为名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