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以人为本的大明,大案频发(4 / 7)

电话,要么就拍电报,朱厚煐随身携带电台。

就算本地没电,也能带着去附近有电的地方拍电报。

等到回音后。

他才离开瞿塘峡,这次巡视全程火车,不坐轮船。

朱见漭亲自回示,知县夺职调查,清查上一任知县账目,地产商抓捕审判。

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景泰六十六年京察大案。

朝廷直接抓捕了景贵文,朱见漭重用东厂,用东厂审问景贵文,牵连出大案。

而朱厚煐路过东乡去保宁府。

东乡比瞿塘更穷。

可在户部记录中,东乡人口600万,是一座中级城市,是夔州府强县。

可能提前知道朱厚煐要来,东乡很多路都建起了栅栏,似乎正在修路施工中。

朱厚煐派人下去看看,工地上都是工人,十分忙碌地施工,一个个工人洋溢着笑脸,干得热火朝天的。

朱厚煐坐在轿子上,推开窗子看了半晌,倏地一笑。

道路两旁,全是自发式的欢迎人群,被拦在人行道外,全都冲着朱厚煐欢呼。

“看见那工地里的人了吗?”

朱厚煐关上窗子,和近侍聊天:“有几个都不会用铁锹,还在那里铲地呢;有一个人明显受不了泥土味,转过身体偷偷用纸巾擦手,孤都舍不得用纸巾;还有一个一直在朝我笑,脸挺黑的,看着像是被太阳晒的,可那牙也太白了,一天刷八遍吧?坐多了有口臭,天天刷牙?”

说到这里,他自己都忍不住笑。

“殿下真是好眼力。”

“道路两旁的欢呼人群,也是安排好的,看看他们小脸白白的,就知道没被风吹日晒过。”

“这地方的天气,在外面走几趟都被晒黑了,他们怎么那么白呢?”

“这地方不大,妖风不小呀。”

朱厚煐哈哈大笑。

外面听到千岁爷爽朗的笑声,以为圣心大悦呢。

朱厚煐必须得坐轿子,黄包车没有遮挡,万一被刺杀,无处躲藏。

“千岁,奴婢派人去找百姓问问?”

“别白忙了,找不到的,咱们的套路都被摸透了,估计这几条街上,一个真百姓都没有,什么都问不出来。”

朱厚煐笑道:“也乐得轻松,好好睡一觉,明天再说。”

晚上,朱厚煐饿了,让人出去买点晚餐。

酒店里都是准备好的,但朱厚煐不想吃,想吃点民间烟火气。

等东西买回来。

他用手一摸就乐了:“这东西估计从另一个地方做出来的,然后送到你买的店里,最后送到这里来,有四十分钟了,中间加热过。”

“这不就说明,店面的原主人不在,咱们去买,他们就得从别的地方买,再马不停蹄地送过来嘛。”近侍可不敢直接给朱厚煐吃,要经过几轮试毒。

在东乡呆了三天,看到的都是假脸假笑。

无论去哪,都是安排好的,没意思。

朱厚煐离开东乡第三天,又派人悄悄潜入东乡,走访了两天,才追上大队伍。

他身边的侍卫,是朝廷随时派过来的,不定期轮换,还是随机轮换,这些侍卫有藩国抽调的,有的是宫中侍卫,还有各边军出身的也有本地卫所的,都是随机抽调。

等轮值时,他们会收到朝廷的封赏,然后就各回各家,任务内容保密。

如果朱厚煐身边一直是一批护卫,很有可能会被腐化,一方面是难以看到地方真貌,另一方面则是安危无法保证。

只有身边的太监和宫女、太医、带刀侍卫,以及几个心腹,是恒定的,其他人都是随机轮换。

有的边军都不知道要执行什么任务,到了驻地,才被告知任务内容,任务时间也是随机的,全看中枢怎么调配。

此时,朱厚煐正在巴州。

东乡情况汇总到他手里。

“难怪不敢让孤看看真相呢。”朱厚煐嗤笑。

大明是基建狂魔,基建是考察地方官员政绩的一项重要指标,朝廷每年都会拿出一大笔钱,投入地方基础建设。

东乡这地方就不一样。

每年的建设,都是投资在几条固定道路上,几乎年年修,而有问题的道路,当做看不见。

先不说从中捞了多少钱。

就说百姓上下班,方不方便啊?动不动就修路封路,一年两年的修,道路两边的店铺全都倒闭,百姓不得不便宜抛售房屋。

然后呢,这里的官员节节攀升。

因为道路修的好啊。

只要上面来检查,就会发现,这道路修得全国第一好。

废话,本来就是一条好路,在上面镶钻,能不好吗?

监察史是瞎吗?还是御史是瞎的?

是怎么检查的?

朝廷为什么会年年都批复呢?不知道修的是同一条路吗?

地方有办法呀,换街道名字,检查的人是发现不了的,上面批条子的人,一口气批几百个城市的条子,谁会一条条街去查呢?

至于监察史和御史,都收钱了呗。

官员年年考评为极优,最高一等,然后呢,这条道路成为全国样板道路,让天下人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