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以人为本的大明,大案频发(5 / 7)

学他们就修一条路吗?

还是学他们欺上瞒下?

“池浅王八多。”朱厚煐目光阴鸷:“发报吧。”

这大明,就被这些人给搞烂了。

一个城市的资源啊,全都集中在几条路上了,就靠这几条路,官位节节攀升。

大家有样学样,谁还会好好治理地方呢?

那些无人整修的道路,有的已经泥泞难走了,有的因为人满为患,天天出车祸,有的更是被私搭滥建,导致通行不畅,什么问题都有,偏偏没人管。

反正只要盯着这几条路,就准保升官,谁会看其他地方啊?

只要不造反的百姓就是好百姓。

别添麻烦的百姓,就是好百姓。

“监察司、都察院、北镇抚司、西厂都烂透了!”

朱厚煐幽幽一叹:“一丘之貉啊,真是就只骗老朱家的人啊。”

巴州也没好到哪里去。

遍地是烂尾楼,一进城就看见一个小区一个小区的烂尾。

墙上还有没有擦干净的状告横幅呢,都是说本地县衙不作为,烂尾楼不管。

一看就知道,擦了几十遍了,都没弄干净。

估计知道朱厚煐会来巴州,提前就开始清除痕迹,把那些告状的都驱散。

结果还没搞干净,真有意思。

“全都是欺上瞒下啊。”

朱厚煐摇摇头:“都不用查了,看看这城市多少烂尾楼就知道,这地方烂透了。”

可能找到一个地方没烂的吗?

像重庆那样的大城市,不过是繁华盖住了地狱罢了,那样的城市,都是一半天堂,一半地狱,早晚地狱会吞噬天堂的。

像这种小城市是瞒不住的,一眼望到底,怎么瞒?

反而在这种城市,才能看见一个王朝灭亡的先兆。

只是,以前派下来的监察史、御史、厂卫、侍卫全都被买通了,根本就不会回去说实话。

反正像老朱家这几个人,是不会来到这种小城市的,一辈子都不会的。

所以呀,想怎么骗就怎么骗呗。

这个世界,大家都在绞尽脑汁地骗老皇帝,只要糊弄过去他了,就剩下狂欢了,升官发财,两样都要。

以前朱见淇不顶事,等着看朱见漭,会怎么做吧。

朱厚煐还是诏来本地县官询问。

“都是那些该死的地产商。”

“他们就是诈骗犯!”

知县委屈道:“他们根本没有开发一座小区的实力,靠贷款、靠借款开发,只要有个风吹草动,资金链就会断了,一座好好的小区,也就烂尾了。”

“那买房的百姓怎么办?”朱厚煐问。

“能有啥办法?只能抓人判刑,老百姓自认倒霉呗。”

知县道:“微臣也想给百姓房子住呀,问题是开发商欠了一屁股债,这房子还都是纠纷呢,房本是谁都不知道,总不能让县衙掏钱给顶账吧?关键顶的还不是一家的账,天天要账的有几十家,都搞不清楚是怎么抵押的?”

“那百姓吃亏就得认?”朱厚煐不满他这个态度。

“千岁,您说得轻巧,吃亏的百姓怎么会认呢?天天来告啊,搞得我们都不敢露面。”

知县道:“您说说,这是开发商造的孽,让县衙怎么办?而且人已经抓了,他的钱都挥霍了,就剩下烂命一条,你说处死吧,钱谁还?让他活着吧,老百姓恨啊,连带着把我们这些官员也恨上了。”

“说我们无能,行,确实无能,但不能堵我们家里去吧,让我们家里也鸡飞狗跳,不得安生,这又不是我们的错?”

这确实是个死结。

“如果是一处两处烂尾也就罢了,这么多烂尾楼,都是开发商的责任?”朱厚煐懒得听他的牢骚。

“千岁,您不知道,咱们县一共就三个开发商,三个都抓起来了,所以全县总共烂尾了4700栋楼。”

“这么大一座县城,才三个开发商?”朱厚煐不信,可调查来的账目确实是这样。

“都是你们本地的开发商?”

知县点头:“殿下,这里面的问题,微臣可不知道,是大上一任知县在任时候的事了。”

“那他人呢?”朱厚煐问。

“斩首了呀。”

又是段无头公案。

“这是景泰五十八年的事,当时可谓是轰动全国呀。”

“景泰五十九年,陛下亲自下旨,诛杀犯官及家属,及涉案人员二百余人,全部死刑,全家流放勒拿省,终生不许回内地。”

杀得好!

朱厚煐心里振奋:“然后呢?”

“陛下将抄家所得,全部拿出来投入烂尾楼中,朝廷又拨了一些款项,让百姓能住上房子。”

“嗯?那房子呢?”朱厚煐纳闷。

“楼塌了!”

知县道:“入住第七天,就塌了一栋楼,砸死了七百多人,从那之后,这大一片楼房就彻底烂尾了。”

朱厚煐明白了,老皇帝被套路了,那个被诛杀的知县只是个替死鬼而已,为了掩盖更多的罪行,他们把楼搞塌了,将所有罪责推到了老皇帝头上。

“然后呢?”

“千岁,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