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 灵活的红线
更起床出操,天亮后出门卖报,每日还需要打理三次卫生。” 安丞说着,就抿起嘴唇来,压低了声音,和曾布道:“下午则多半在私塾读书识字。” “私塾的老师,除了请了一些落地老秀才和举子外,还有不少上四军的人。” “教他们木工、泥瓦之术,也教他们熟悉各种兵器……” 曾布听着,心脏扑通扑通的跳动着。 在汴京城,敢光明正大的蓄养孤儿,还敢将他们组织起来,甚至请上四军的禁军教导他们技能。 只能说,真的是明牌在告诉天下人,汴京新报背后真正的主人是谁了? 安丞则继续说道:“某还听人说,其中表现的最好的孩子,会被送到天文局里,跟着天文局的伎术官们学习算数、器械之道。” 说着,安丞就看向曾布:“子宣应该也想到了吧?” 曾布点点头,吁出一口气,说道:“传说竟是真的。” 在史书上,他只见过一个人做过类似的事情。 司马懿。 暗中私蓄死士三千,然后发动高平陵之变,一举将曹魏江山,变成司马家所有。 但问题是,那位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情? 这天下人不都是他的吗? 想不通! 不理解! 但这也证明了那位,远不是表现的那样仁孝善良。 安丞微笑着,脑海中不断回闪着他在永泰坊里见到的一些细节。 院子墙壁上,用着石灰,写着文字。 “官家赐我衣,官家赐我食,官家恩情重,此生难报偿!” 简单的文字,直白的告诉了那些孩子,他们应该向谁报答这恩情。 在历史上,只有一位帝王,做过类似的事情。 汉武帝! 武帝收养,汉军孤儿,组建羽林军,这支军队从此成为汉室数代天子最信任最可靠也最忠诚的力量。 而当今不仅仅命人收养这些失去父母,无亲无故的孤儿。 还教授他们读书识字,让他们学习各种技能。 等这些孩子长大,他们只会比羽林军更忠诚。 而汴京新报现在到底有多少报童呢? 没有人知道具体数字,只能大概估计,应该在五百以上,一千以下。 而,做这个事情,那位甚至没有自己掏一文钱。 所有报童,其实是自己养活了自己。 当明确了这一点后,安丞只觉毛骨悚然。 所以,这些事情,他从不对外说,就连他的弟弟安焘也没有说起过。 说的都是和他对曾布所说的内容差不多的东西。 太吓人了! 这哪里是一个十一岁的孩子能做出来的事情? 而且,可以肯定随着汴京新报规模越来越大,并开始向洛阳、大名府发展。 其能收养的孤儿,也会越来越多。 等到那位成年亲政,手底下立刻就能有一支忠心耿耿,大部分识文断字,掌握基本算数和各种技能的可用之师。 曾布端起桌子上的酒杯,轻轻抿了一口,看着在走神的安丞,忍不住咳嗦一声。 安丞回过神来,对着曾布笑了笑:“方才想起了琐事,让子宣见笑了。” “无妨!”曾布微笑着。 安丞迎向曾布的眼神,似笑非笑,假装糊涂的问道:“子宣今日特地请某来此相会,可是有事?” 曾布拱手:“就知道瞒不过兄长。” “兄长应该也听说了,两宫慈圣今日下诏,命宰执廷推,待制票选执政的事情吧?” 安丞点点头,他当然清楚,不然也不会来这里赴约了。 “不知厚卿公可有了人选?”曾布当然知道,安丞既答应了来这里见他,当然是愿意和他谈的,但还是得做做样子。 安丞摇头。 “不知安兄,能否在厚卿公面前,替在下美言几句?”曾布立刻说道:“不求能被选用,但求能将姓名,呈于君前。” “若厚卿公愿相助,在下来日必有报答!” 在大宋,宰执从来不是固定不动的。 像王安石那样,能在朝堂上长期担任宰执的是非常少见的例子。 一般宰相能做三年,就算是深得信重了。 所以,每个在任宰执都得在任上就好好想想,自己离开朝堂后,谁来接替自己的事情? 安丞顿时就笑了起来:“子宣言重了,言重了。” “只是在下人微言轻……” 曾布一听,立刻秒懂,连忙道:“若厚卿公,能助在下一臂之力。” “那么来日,若厚卿公需要在下的时候,在下愿效当年荆国公与康国公故事。” 韩绛和王安石两个人在熙宁年间,你辞相推荐我,我辞相推荐你,如今在政坛上,无人不知。 安丞听着,露出笑容:“子宣言重了!在下尽力试试吧。” …… 赵煦这个时候,正在专一制造军器局内,观看着燕援带队组织的新型神臂弓试射活动。 数十名魁梧的御龙直,站在靶场上,集体用脚给神臂弓上弦。 然后,一一抬起来,瞄准前方箭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