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六章 太学教导主任程颐
知先生,可有贤才愿与朕举荐?” 陆佃咽了咽口水,心脏扑通扑通的跳起来。 他正要开口举荐一位相熟的新党干将。 但话到嘴边,却咽了下去。 因为国子监司业,管的是太学生们的品德言行。 也就是太学两考之中的行。 其职责与他这个专门管教学与考核的管勾太学公事是相对的。 必须也只能用一个旧党大臣,而且,必须是旧党骨干。 不然的话…… 朝野会炸锅的。 旧党的宰执们,更将抓住这个机会,开始攻讦他和他背后的恩相。 所以…… 陆佃抬起头,看向那位端坐在坐褥上的少主。 就见着少主带着微笑看着他。 陆佃当然和这位少主打过交道——这位少主即位前后,陆佃是给事中兼侍讲。 同时,陆佃是记得很清楚的。 当初,少主新即位,司马光、吕公著入朝,旧党势力大复苏。 眼瞅着他们这些人,就要被那些奸臣、佞臣蛊惑两宫贬黜出京。 是这位少主出的手。 他陆佃,罢侍讲、给事中,以通议大夫判国子监,为龙图阁待制,兼管勾太学公事,让他留了下来,守住恩相的新法的这块根据地。 同时,中书舍人蔡卞,外放知郓州,后改淮南东路转运副使。 试中书舍人王震,为河北路常平公事。 兵部侍郎许将,出为成都府路转运使。 侍御史满中行,以朝请大夫知潭州。 没有贬黜,没有折辱,一切循故事惯例,高度表彰,高度评价。 所以,在人事任命上,这位少主在当初就已经表现出炉火纯青的手腕。 难不成是? 他想起了先帝时代的一些往事。 于是赶紧道:“奏知陛下,臣在太学,只知敦促师生,于天下贤能,实在了解不多。” 赵煦叹了口气,道:“朕身边倒是有个不错的人选。” “只是资历差了些……” 陆佃低着头。 “不知道先生可听说过集英殿讲述、承务郎程颐的名讳?” 陆佃咽了咽口水,他就知道,他就知道——先帝的时候也是这样。 有什么想要提拔,但不符规矩的人。 那么,就立刻能看到先帝的脸瞬间阴沉。 但他见过程颢,也和程颢打过交道啊! 当年恩相屈节相交,都碰了一鼻子灰。 熙宁时,程颢为御史,先帝早闻其名,所以就诏其入宫讲经。 但程颢一讲经,就滔滔不绝,常常能持续一个上午甚至更久。 坊间有传说,程颢、程颐兄弟有次应邀赴宴,宴上名妓,程颐见之,当场拂袖而去,程颢却笑眯眯的坐下来,只当没看到对方,依然与友人把酒言欢。 第二天程颐再见友人时,依然面带怒色,认为自己被羞辱了。 但程颢却是坦然大笑,与友人道:某当时在彼与饮,座中有妓,心中原无妓;吾弟今日处斋头,心中却还有妓! 如今,程颢已逝,哀荣备至。 天子钦赐神道碑,亲笔御题碑文为:明道先生。 对其文章,尊崇备至,传说每天都要拿出来看一看。 如今,更是要越过正常的人事任命程序,让程颐这个布衣为国子监司业?! 陆佃思来想去,最后只憋出来一句:“程说书,固然清正有名。” “然其本官不过承务郎……” “国子监司业,朝廷之制,非朝官以上不可为!” 准确的说,必须是从六品以上,也就是朝奉大夫以上的朝官才能充任。 区区承务郎,不过是京官的最底层。 “比如说,权发遣试国子监司业!” 元丰新制,增加了行、守、试的官员头衔。 “此外,程说书,也非是一般官员。” “其无心功名,醉心于教化……” “朕以为,程说书充任国子监司业是可以的。” “何况今日太学之乱象,也需要程说书这样清正、有名的鸿儒来矫正一番!” 陆佃一听,顿时噎住了。 太学有好的方面——一切都靠考试。 从外舍生升内舍生,再从内舍生升上舍生。 都是依靠考试,一场场考出来的。 比如外舍生每个月都必须参加由太学博士主持的考试,称为私试。 朝廷每年还会专门遣人来组织两次考试,称作公试。 第一场考经义,第二场考策论。 公试的制度,照抄科举,采用弥封、糊名、锁厅等办法。 等到年终,由太学博士综合全年外舍生在私试和公试上的考试成绩,进行评定,然后上报最优秀的一百人名单。 基本上这些人就是下一年的内舍生了。 内舍升上舍也是如此。 总之就是一切凭实力,看成绩说话。 但问题也恰在这里! 除了类似宗泽这样,天子亲自插手的个例外,太学一切都靠考试,看成绩说话。 在这种考试成绩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