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本地主义,诸国伐唐!
波斯,就是大唐帝国在极西之地的重要盟友之一。
在大唐帝国的统治体系中,有不少纯粹的外族所组成的国家,波斯就是其中之一。
在民间有一句,非我族其心必异,但实际,在政治却有一个很违反常识的定律,那就是同族相斥,异族相合。
即同一族群的两个政治势力,总是会走相互斗争的道路,而不同族群的政治势力,在没有深仇大恨的情况下,反而会走到相互结盟的道路。
尤其是在其中一方极度强大,比如大唐帝国。
在帝国寻找盟友的的时候,会更看重一点,那就是选择那些只能依靠帝国而存在的盟友,波斯就是这样一个国家。
在葱岭以西,欧洲以东,即中亚和西亚这片土地,充斥着大量由汉人或者番汉联合建立的王国和公国,这是一百年西征的成果,在这种环境中,一个纯粹的由波斯人所组成的国家,就很显眼。
波斯人曾经的信仰在这一百年间已经消失殆尽,现在举国下都信仰素王,但这并不能让波斯人彻底融入,因为他们的长相不一样。
这成为了极好的朝廷盟友,从为波斯复国开始,几乎每一代天子的御前会议中,都会有来自波斯王室的贵族,每一代天子的妃子中,也总有波斯的公主,一百多年来,除了极少数的情况,没有中断过。
在大唐猛然爆发内战的消息一路向西传之后,波斯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组建大军,要东征挽救大唐。
但波斯王抬眼看了看这一路拦在他面前的一众大唐藩属国,就有些感觉无力,那根本就不就是波斯所能够全部战胜的。
波斯王坐在缀满宝石的王座,手中则是黄金的权杖,他深深的叹息着,而后无奈的问道:“我的大臣,请问你们,如今的情况,本王应当如何做呢?”
一个卷发黑瞳容貌略带西方的大臣,穿着来自东方的丝绸,高声道:“国王,我曾经是一个罗马人,那同样是一个伟大的帝国,曾经也遭遇过毁灭,我深深的明白一个伟大帝国的人民会如何想。
无数的罗马人前赴后继的想要复兴。
大唐统治天下三百年,伟大的帝国总是会让人心折,在这个世,有无数的人,不想要看到帝国的毁灭。
叛逆的人不会长久。
他们将会被刀剑加身,斩下头颅,让所有人看到叛徒的下场。
国王,请向诸国的国王发去国书吧,请向玄门的圣座去致以问候吧,号召所有心怀大唐的义士,一起组建神圣的同盟,向东进发,挽救可能毁灭的帝国!”
这番话让波斯王心潮澎湃,“是啊,伟大的帝国绝不会毁灭于宵小之手,素王将会庇佑大唐天子,帝国的国祚将会千年万年,直到时间的尽头。
去号召国中的勇士,告诉所有的子民,大唐在召唤我们,准备战马和弯刀,带干粮和饮水,等待勤王的诏令。”
“遵命,我的国王!”
……
葱岭以西的这些藩属国和燕国情况不太一样,在众多的藩属国中,数燕国对中原最为不满,原因很简单,燕国那片土地是最苦寒的,即便是在姬昭的现代后世,那都是鸟不拉屎的地方,没多少人愿意去,更不用说现在。
在大唐的藩属国中最舒服的,以前是蓬莱和箕子半岛,后来蓬莱和箕子变成了州县制度,成为了大唐天子的直辖领土,藩属国中最舒服的地方就变化了。
不是天竺和中南这两块粮食产量极大的地方,这两个地方的气候其实不算是特别好,主要还是太热了,热带是会影响人性格的,就算是中原人过去之后,经过百年,也会有些懒散。
天气热,不想干活,很合理。
真正最舒服的就是葱岭以西的中亚和西亚国家,虽然同样是草原,但这里的草原可比漠北草原环境好太多了,这里的生存环境,和恶劣一点关系都搭不,而且这里同样可以种地,这一点又比燕国不知道强到了哪里。
所以燕国在意识到大唐内部虚弱的时候,立刻就揭竿而反,其余藩属国却没有这么做,这就是经济基础决定军事行动。
在大唐帝国的统治范围内,燕国属于军事的位圈,经济的最底层,所以燕国的不满是最大的。
在大唐爆发内乱的消息传来时,有的国家想要支援大唐,之后到来的就是大唐的勤王诏令。
安西、北庭、河西、陇右四镇都被要求回防关中,其中陇右节度使已经事实背叛,这道诏令是下给李茂贞之下的其他人的,谁杀了李茂贞,统率陇右军立功,重重有赏。
另外三镇节度使在接到诏令后,安西、北庭节度使立刻就从西域的天山南北率领着将近五万精锐大军返回中原,基本都是骑兵和骑马的步兵,两镇节度使过境河西与河西节度使朱温汇合。
这朱温也是一个相当不一般的人物,可以称得文武双全,从一个低级的军官,一步步走到现在爵封郡公,一镇节度使的位置,他先是在山东镇压过来两次起义,后来又镇压过来两次藩国部落造反,依靠军功走到了现在。
朝廷将他调到河西这片自古就民风比较彪悍的地区,河西节度使所统率的军队,要防备来自东南西北各个方向的敌人,担任河西节度使以来,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