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本地主义,诸国伐唐!
成的都很好。
但朱温不满足,因为他能看到自己的仕途已经基本到顶了,他已经基本不可能再升了。
一镇节度使,再往升就要入朝为相,或者入朝成为正三品的大将军,成为天子的近臣,但朱温没有那样的关系,而且他一直都在外统兵,哪里能做得了宰相。
对于朱温这样的人来说,意识到这一点是很可怕的,但现实如此,大唐最不缺的就是有能力的人,不要说他区区朱温,大唐第一高门贵族,关系通天的洛氏子中,都有人一辈子在外做官,没能入朝。
后来朱温意识到大唐的情况不太好了,因为朝廷连续多年裁撤军队的人数,这是明显的财政情况不好,朱温知道这一定是因为天灾,导致朝廷大量的粮食都用去赈灾。
作为不生产的士卒,朝廷已经无力供养,只能暂时裁撤,但朱温没有这么做,在河西这片土地,节度使衙门毋庸置疑是最强势的部门。
朱温认为养兵才是最重要的,现在这种情况,万一以后有什么变化,手里没兵可不行。
在这种指导思路下,河西的百姓生活自然比其他地方的更差,死的人更多,但朱温并不在乎,他是极其传统的封建军阀心态,尤其是旁边的陇右节度使李茂贞,也这么干,他就更不觉得有什么了。
李茂贞的地盘更靠近洛阳,就算是出什么事,也是李茂贞先出事,况且河西下被他打造的如同铁桶,下下都拿到了好处,朝廷根本就不可能知道这里的事情。
当来自洛阳的勤王令来到河西的时候,朱温深深的吐出了一口气,他竟然露出了笑容,虽然他读过书的不是特别多,但是历史发下勤王诏令的情况,基本都是朝廷顶不住了,才会这么干。
而接受勤王诏令的臣子,在后面基本也都是位极人臣。
“等待了这么多年,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本公就知道,连续的天灾,没有任何人能撑得过去,大唐虽然强盛,但这么多年的天灾,依旧会崩溃。”
朱温的妻子张氏是个聪明贤惠的女人,曾经参加过科举,还中了举人,只是后来因为科举改制,导致她最擅长的东西,不在科举中,后来就没有再参加科举。
听到朱温的感慨,她深深的忧虑道:“大唐养士三百年,列位先帝都有恩德,这天下之间,愿意为大唐赴汤蹈火的人,不知道有多少,现在掀起反旗,只怕是会给他人做嫁衣啊。”
朱温闻言却笑道:“为夫可不是要掀起反旗,现在和朝廷作对,那岂不是愚蠢吗?
只不过是要趁机夺取安西和北庭大军的军权,然后借机讨伐陇右的李茂贞罢了。
为夫的这个儿女亲家,可是一个好的借口,等我和李茂贞交战,拖着不往东进军,倒要看看朝廷怎么办。”
张氏满脸疑惑,“夫君你只不过是河西节度使,怎么能够夺取安西和北庭的军权?”
朱温得意道:“安西军和北庭军进了我河西的地盘,他们对我又没有什么防备,杀几个人还不是轻而易举,然后我再将他们嫁祸给青海的藩国。
这些人便是我的军队,我率军东进,李茂贞阻拦,我和李茂贞大打出手,这一打,就是三年五载,亦或者十年八载,有胜有负,总之是没能通过,这又能怪不了谁呢?
如果朝廷派人来,乱军之中被杀,也很正常吧。
我朱全忠,对大唐可是一片赤胆忠心啊。
至于天下对大唐忠心之士极多,的确是如此,但天下对大唐早有不满的人也极多。
早就有谋士和我说过,中原士人太多,其中高门大阀更多,他们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尤其是洛阳、长安、扬州、苏州等少数的经济发达的城市,科举几乎都是这些地方出来的。
这百年来,有多少人在中原位列高显,就有多少不得志的士人,往各节度使的幕府、刺史的幕府,还有那些藩属国的幕府中跑。
内州县,外分封。
重内轻外。
这些年又对产粮区进行严苛的征收,激起了不满。
如果不是朝廷的官僚体系还能正常运转的话,早就各处造反了。
这天底下的危机重重,可一定都不小,现在燕国打进来,占据了一半的关中,你看吧,很快天下反唐的浪潮,就会汹涌而至。
不仅仅是藩属国,还有那些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比如蓬莱、箕子这些地方,都会寻求独立。
而且现在的朝廷,就靠楚国和宋国吊着命,一旦天竺和中南的藩属国造反,不出三个月,黄河以东、淮河以北,就会遍地烽火,没饭吃的百姓为了活命,可不会管什么大唐。
民心。
嘿。”
朱温冷笑着,“我对这些太懂了,民心就是吃饱饭,大唐能得民心,就是因为大唐现在还能让人吃饱饭,等到大唐让他们饿肚子的时候,现在天子努力维系的所有东西,都会轰然破碎。”
这是张氏第一次从朱温的嘴中听到这些话,这是一个她不曾见过的朱温,看的很远,看的很透彻,或许正是因为看的这么透彻,他才会做出现在的决定吧。
“夫君,洛氏呢?
你做事的时候,难道没有思考过洛氏吗?
自古以来王朝灭亡,昏君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