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蝗(1 / 2)

第159章灭蝗

此处虽然离汴州治所不远,但来回需要两三个时辰。裹儿见等待的时间长,便低声吩咐了武朵儿几句,也叫植儿跟着去了。半日后,武朵儿拿钱雇了十几个妇人,垒起简陋的灶台,杀鸡煮粥,引得众人垂涎欲滴。

待饭菜做熟,裹儿起身更衣过来,系上围裙,拿着大木勺打饭。众人踌躇观看,裹儿笑着招手让村长先来,给他打了一碗鸡肉粥,“吃好了,才有力气做事。村长惴惴不安,但这饭菜皆是熟人所做,能省一顿是一顿,又想着这是哪个神仙,便安心抿了一口。

鸡肉煮的酥烂,撕成肉丝搅入粥中,鸡汤打底,香得浓郁。成年人忍住了,小孩忍不住,叫着要吃。

无论何人,皆可吃粥。村里的鸡粟不够,又有隔壁庄子的村民送来。村长吃完,这才回过神,忙请侍卫们也去吃。植儿看得若有所思,也过去帮忙抱材烧火。

他听到农妇抱怨:“蝗虫再不退,只怕连柴火也烧不起了。”那人说:“是啊。他们给的价格不错,我卖了一只鸡,留下了几只,以后只怕越来越贵。”

这人说:“是啊,粟米我卖了一斗,给了我几尺大红在……"说着,这人看见植儿忙住口陪笑,植儿回了个微笑,目光落在她们皲裂的双手上,指甲缝隙留着洗不去的风霜余烬。

“不用怕,发生蝗灾,朝廷会赈济的。"植儿说了一句。这人见植儿说话软和,伸手指了指天,问:“你们是哪了一路的?”“阿……我……我……植儿看向母亲,见她端着粗瓷碗正喝粥,道:“她是我娘,等人来齐了,你们就知道了。”

那人好奇问:“你会撒豆成兵,点石成金吗?"植儿是他们见过最齐整的孩子,长得和仙童一个模样。

植儿摇头:“这是方士骗人的把戏,不足信,你们不要被人骗了。”忽然武朵儿端着一碗粥递给植儿,说:“你倒是如鱼得水,吃些垫垫肚子。"植儿接过来道谢。

又过了几顿饭的功夫,忽然前面飞鸟骤起,扬尘弥漫,马蹄声如雷鸣般响起。

裹儿望着远方,笑了一下,将木勺递给旁人,道:“时间到了,留几人看着火,其他人都过去吧。”

裹儿回到高台上,这台子上杂草稀稀落落,还有蝗虫爬来爬去,当然那尊蝗神像上也爬了几只蝗虫。可见蝗虫对"蝗神″并没有畏惧之心。汴州刺史倪若水扶了扶官帽,整理下衣服,带着下属,疾走几步上前,行礼道:“汴州刺史倪若水拜见安乐公主殿下。”“啊,公主?"周围发生一声惊呼,随后跪下来一片,高呼起"公主千岁"来。裹儿道:“都起来吧。“众人战战兢兢,尤其是接了公主打饭的那些人。倪若水起身。裹儿直接问他,说:“朝廷已经下诏灭杀蝗虫,汴州为何不执行?″

倪若水回道:“蝗虫乃是天灾,非人力所为,请公主明鉴。况且杀戮过多,有损天和。”

裹儿喝道:“水旱蝗震,哪一个不是天灾?大禹治水,郑国修渠,王景治河,历朝历代从未停下过救灾。蝗虫啃食庄稼,百姓饿死,这难道不是有伤天和吗?”

倪若水不敢言,半响又道:“德行不修,天降灾祸,只有修德才能免去蝗灾。”

“你身为牧民之官,治下发生蝗灾,难道是因为你德行不够吗?“裹儿带了几分厉色。

倪若水低头没有话语,他身为一州刺史,却在大庭广众下,被安乐公主如此斥责,羞怒不已。

裹儿放缓了声音,上下打量一番倪若水,道:“倪刺史,你过来。我在朝中就听说过你,你进士及第,满腹才学,又办事勤恳,义方敬直,举贤荐能,是个难得的人才。

臣民们因蝗灾难治,恐惧蝗虫,这我都知道,可是眼睁睁看着蝗虫吃了百姓的庄稼,那百姓要吃什么?

蝗虫一日产百卵,若不加以灭除,那整个大唐要如何?你仔细想想这个道理,是也不是。”

倪若水神色稍缓,请罪道:“臣有愧皇恩。”裹儿道:“你们怕这蝗虫,我不怕,若有什么灾祸降到我是身上。”说着,她拔出腰间的刀,双手紧握,将那泥塑蝗神像的头削去,尘泥飞溅,又从地上抓起一只蝗虫,放进嘴里,将其慢慢嚼碎咽下。众人皆大为震撼,不知所措。

裹儿举起手中的刀,大声道:“若蝗神有灵,我已毁其神像,啖其子孙,天若降灾祸,尽在吾身,与尔等无关。”

武朵儿等人回过神惊呼:“公主!”

裹儿不为所动,又连说三遍,众人不知为何都跪下来,心口喉间仿佛堵着什么东西似的。

“倪刺史。"裹儿道。

“臣在。"倪若水应道。

裹儿说:“传令下去,汴州境内张贴告示灭蝗,要说三件事,第一把我刚才的话写上;第二,召集州县青壮灭蝗,灭蝗以正役论;第三,开粮仓,以蝗虫换粮,蝗虫一斗换粮一斗,蝗子一斗换粮两斗。”倪若水道:“是。”

裹儿道:“你快去吧。“倪若水留下几个属吏等候差遣,自己带人飞驰回到府衙。

倪若水走后,村民仍然吓得不敢动弹,为裹儿的胆魄所摄。裹儿见了,扶起几人,看了眼天色,说:“再过一两个时辰就要黑了,你们准备准备去抓蝗换粮,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