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自我比较定价套路
一样商品两样价,鲜花绿叶对比法
有一个问题:如果你生产的产品属于全新的品类,没有同类产品可以比较,那你比谁贵一毛呢?
顾问团队有一个经典的营销故事一一
案例:布匠的试验
秋天家是做裁缝生意的一一卖布。秋天将同样质地同样价钱的一匹高级呢绒(60米)剪成每段20米的三段,分别标注为每尺20元、25元、30元。4天下来,最先卖完的是30元的,然后是 25元的,最后是20元的。同样的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先看看客户来了秋天是怎么做的。
把这句话记下来
人们总是觉得贵一点的比较好!
发现有人要买呢绒,秋天便向人家介绍,我这里有三种呢绒,质地不一,但内行精明人不难发现其中30元的布质量比25元的好,25元的比20元的好,然后秋天借故去照顾其他客户,让他们自己做判断。
秋天观察到,客户在几分钟时间里不断地比较三块布的质地,摸来摸去。大多数的客户最后下结论,30元的布质地好很多,摸起来显得紧密些,提起来也要重很多!还有的客户提出要烧一点布料闻气味。闻过之后得出结论,30元的比其他两种都要臭一些,说明里面羊毛含量更高。于是都购买30元的。
直到30元的全部被买走,25元的才开始卖出。有人遗憾地说,那种 30元的怎么没有了,感觉那种要好很多。
把这句话记下来
从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
顾问团队这个故事还有一个新的版本。
有个烤地瓜的老太太,把地瓜分成两部分,左边一小部分比右边的一大堆每个贵5角钱。客户问她为什么贵,她说左边的地瓜比右边的好。于是很多人选择了左边的,也有人经过讨价还价,以右边的价格买了左边的地瓜,觉得捡了便宜。
客户发现,等左边的地瓜卖完后,老太太又随机把右边的分了一些到左边,于是就诞生了不一样的地瓜。
不要说这个卖布的人与烤地瓜的老太太不地道,这就是商业的现实。
顾问团队研究发现:即使一样的东西,在不同价格的诱导下,消费者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把这句话记下来
在不同价格诱导下,会影响消费者认知!
当然在实践中,商家会对商品的外形、包装略作处理,使不同价格的东西在表面上有所区别。
很多洗发水、香皂什么的,每一个牌子下面都有一大堆不同的型号,价格各不相同,其实很多只是包装不一样,或是辅料有点不同,价格却相差明显。
很多家电产品也是如此。只是外观上稍微变了一下,打上不同的型号,卖的价钱却大不一样。
我们前面已经讲过了产品创新法,产品创新要和定价技巧结合起来。
顾问团队研究发现:当你不便于与别人的产品进行对比时,就要自己跟自己对比,用自己的产品为自己做托儿,这样消费者就会更相信你的产品是“一分钱一分货”。
把这句话记下来
高价的商品会让消费者购买的更加放心!
标高价的产品,显得质量好、档次高,消费者会更加放心购买。
有了高档的产品后,整体的品牌形象提高了,低价的产品也跟着沾光。
这样,有钱的和没钱的客户,就可以各取所需,各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