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辆以上坦克为代价)。
沙漠之狐隆美尔从此一厥不振。
而在突尼斯登陆行动中,丑国陆军的M4坦克也紧随登场,为将德意法西斯赶出北非作出了巨大贡献。
此后,不论在欧洲战场还是在太平洋战场,随处可见谢尔曼的身影。
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开始。
D-DAY最先登陆诺曼底的坦克就是数百辆谢尔曼DD水陆坦克,成为盟军迈向胜利的先锋。
尽管许多资料对谢尔曼的描写都是故障率低,可是真相却是相反的。
谢尔曼的缺点在于可靠性低,故障率大,许多美军士兵驾驶后声称再也不想驾驶谢尔曼了,但由于数量多,以及盟军将领的正确运用,它才能出色地完成它的任务。
它的改装型号也颇多,有的在炮塔上加装60管4.5英寸火箭发射器(M4管风琴);有的加装喷火器成为喷火坦克。
还有的将其主炮改为105毫米榴弹炮,加强软杀伤能力。
大战后期则以生产装备76毫米长身管高初速主炮的M4A3为主。
而其主要缺点是火力、装甲防御力与德、苏着名中型坦克相比,有相当的差距。
它的汽油发动机周围装甲防护尤其不足,和德军对手对垒时极易中弹起火。
因此丑军给它起了个外号--郎森“Ronson“,一种名牌打火机(其广告词:一打就着,每打必着)。
M4谢尔曼并不是二战中性能最佳的中型坦克,但其巨大的装备数量加上蒙哥马利、巴顿等名将精明的运用,使它在盟军的武器装备序列中占有重要地位。
巴顿将军指挥下的美军第三装甲师主要装备就是M4坦克,它们在诺曼底登陆以后的历次战斗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在二站中,M4谢尔曼坦克在丑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服役,也被同属同盟国的大英国协(包含澳洲和加拿大)、毛熊、自由法国、波兰流亡政府和中华民国所使用。
谢尔曼的第一次参战为1942年10月的第二次阿拉曼战役,使用单位为英国皇家陆军第八军团。
大英国协在欧洲战区也广泛地使用谢尔曼坦克来取代M3李战车和其衍生车型,且在1944年成为装甲部队的主力——其他的坦克是于战争后期参战的丘吉尔坦克和克伦威尔坦克。
英军曾使用M4、M4A1和M4A2,但之后的主力装备是M4A4。
M4的衍生型萤火虫坦克是自丑国援助的M4和M4A4改装而成,被配置在装备了谢尔曼坦克和克伦威尔坦克的部队中,以提供较强的反坦克火力。
萤火虫最出色的一战是魏特曼殒命之战中,GORDON军士单车击毁了三辆虎式,是否击毁第四辆魏特曼的座车仍在争议中。
此外44年6.11,第4禁卫龙骑兵团的哈里斯中尉一辆萤火虫歼灭了5辆豹式。
虽然海军陆战队在太平洋投入了装备柴油引擎的M4A2,美军驱逐战车部队也在非洲和欧洲投入了以M4A2底盘作为基础量产的M10坦克歼击车,美军装甲部队长官中将雅各布·德弗斯却要求不在无行动战区之外投入柴油引擎的谢尔曼坦克。
首次投入战斗的丑国谢尔曼是在1942年11月在火炬行动中使用的M4和M4A1,在北非战役的过程中谢尔曼在坦克营里取代了M3李战车的位置。
虽然M4和M4A1在整个战争期间都继续服役,但丑国陆军在战争后期更倾向使用拥有500匹马力强力引擎的M4A3。
在1944年7月,M4A1首先装备76毫米长管火炮进入战斗,紧随其后的是M4A3。
到战争末期时,丑国陆军在欧陆部署的半数谢尔曼坦克已经装备了反坦克能力高的76毫米长管火炮,而余下的半数谢尔曼坦克仍装备着75毫米的短管火炮。
有些部队则混有装备了两种火炮的车型。
第一种装备HVSS悬吊系统的车型是M4A3(76)W NEAA又称M4A3E8型,参加了二站。
在太平洋战区,M4A2坦克同样是日军的恶梦,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塞班岛,硫磺岛和冲绳岛等地的战役里日军基本上没有正面火力可直接和谢尔曼系列对抗,要击毁M4系列坦克通常得依靠隐蔽良好的反坦克炮近距离击杀甚至是人肉特攻才能对其有效。
另一种日军采用的反坦克武器是磁铁炸药,丑国海军陆战队为此要在M4A2的车身加装木板。
自由法军使用的M4A2占了相当高的比例,法国也是唯一经由租借法案接收M4A3E2“巨无霸“的国家。
波兰军则使用了许多谢尔曼萤火虫和装备76毫米长管炮的衍生车型,国民政府助印远征军部队则接收少量M4A2作为坦克团火力支援用车。
毛熊偏好使用装有柴油引擎的谢尔曼坦克,因为它制造的坦克如T-34也是使用柴油引擎。
因此,它是继大英国协后大量使用装备有75毫米短管火炮和76毫米长管火炮的M4A2的国家。
与英国不同的是,M4A2占了毛熊所拥有的谢尔曼坦克的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