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名单里的秘密先帝的死因(4 / 7)

的。

难怪朱祁镇复辟后,石璞得了句“纯臣”的美誉,原来问题出在这里。

“坏了,他去浙江,浙江的暗探就查不出来了!”

“浙江没有暗探,整个江南都没有暗探。”朱祁钰道。

“不可能!”

胡濙语气坚决:“宣宗皇帝曾想再下西洋的,不可能”

他止住话头,因为朱祁钰目光闪烁地看着他。

就知道,你个老东西有秘密!

胡濙叹了口气:“陛下,老臣是臣子,哪敢置喙皇帝呀!”

“这只是朕与你之间的私密谈话。”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而已。”

“说完了就过去了,朕不会怪罪你的。”

朱祁钰又加了一句:“先帝不会怪你的。”

胡濙叹了口气,知道不说不行了。

退后两步,跪在地上:“陛下,宣德九年,宣宗皇帝想再下西洋的!”

“实录为何没记载?”朱祁钰问。

“只是有这个念头。”

“一来是船队需要休整;”

“二来是洪保和王景弘还没回来。”

“需要等他们回来,预计是宣德十年,进行第八次出海。”

胡濙说道。

第八次下西洋?

“可宣德十年正月就出事了,天塌了!”

胡濙哽咽道:“此事便就此搁浅,再也无人再提,实录也就没有记载。”

“就算先帝驾崩,正统朝照样能下西洋啊,为什么不下呢?”朱祁钰问。

这是逼胡濙做出选择。

“不能下!”

“陛下,天下清理干净之前,老臣劝您,打消出海的念头!”

“否则老臣也护不住您!”

胡濙交实底了。

果然,跟出海有关系。

难道单纯的因为钱吗?

不。

因为出海损害的是士绅的利益,哪怕士绅跟着船队屁股后赚钱,他们也会坚决反对朝堂出海。

&t;divtentadv>原因很多,归根结底就是:阶层下降。

一来,导致士绅社会地位下降,海商地位提高,地位不保。

二来,市场上钱变多了,士绅手里的钱贬值了。

三来,下西洋皇帝吃独食,渐渐脱离了士绅的掌控,而且士绅会被新崛起的海商阶层取代,会像门阀一样被踢出历史长河。

四来,人心思变,一旦海上容易讨生活,他们家里伺候的家丁丫鬟,就都有了别的心思;甚至种田的佃户,也想去海上讨生活。

五来

原因实在太多了,不胜枚举。

所以,准备第八次下西洋的宣宗皇帝暴毙身亡了。

本来掌握天下的宣宗皇帝,不至于如漠北王一样,刚提起下西洋就闹出了土木堡。

还有一层重要原因。

宣德九年九月。

宣宗皇帝巡边回京,认为天下私役甚重,想要彻底整顿军中。

导致勋贵惊惧,抛弃了宣宗皇帝。

皇帝连基本盘都丢了,死得不冤。

而宣宗皇帝把这些密探交给朱祁镇,是不是说明,他已经猜中了结局,所以希望用这些钉子,保护朱祁镇。

那宣宗皇帝亲生母亲,张太皇太后又扮演什么角色呢?

她执政七年,从未提过下西洋。

而勋贵的快速堕落,私役成风;

军队战斗力迅速下降;

文官逐渐掌权;

都是从她执政开始的。

她是意识到宣宗皇帝的错误,开始用放开私役来弥补勋贵吗?也用海上的利益换取文官的妥协吗?

还是说,她根本就是个坏的!

“朕有了孩子,却有了致命弱点,对吗?”

朱祁钰慢慢退回椅子上,目光深邃。

“陛下,您做事太直白了,旁人不用猜,就知道您的心思。”

胡濙苦笑:“您心思纯粹,不代表天下人都纯粹。”

想当皇帝,就得比天下人更聪明;

比天下人更阴损;

比天下人更坏,才是好皇帝。

“胡濙,朕装了七年,也想做一个守成之君。”

“想快快乐乐地做一个昏君。”

“起码让朕享受个几十年吧?”

“赵构还享受几十年快乐呢,朕不配吗?”

“结果呢?”

“朕想做昏君,他们也不同意呀!”

“非得让朕死!”

“那朕还有什么选择呢?”

不装了,摊牌吧!

朱祁钰缓缓道:“既然朕不管做什么都会死,为什么不轰轰烈烈地去死呢?”

“带着他们所有人去死!”

宣宗皇帝的死,让他明白一个道理,必须抓一头,打一头。

绝不能两边全得罪。

他想整饬士绅,就必须抓住武勋的心,同时,还要和文官做妥协。

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

至理名言。

“陛下,您不能总将不吉利的话挂在嘴边。”

“风马云车,肃焉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