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大力发展崇仁学宫的目的。”
吴与弼四人面面相觑。
理学,是从经义中提炼出来的精华,就是说,这需要高等人才来学的,普通进士都学不明白。
你让那些蒙人、臓人、土人、胡人来学?
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呀。
“朕不管你们有什么困难,也不管用什么办法。”
“用了朕的钱,就得给朕卖命。”
朱祁钰冷笑道:“也不许拒绝,朕是大明的天,只要你们活在阳光下,就得听朕的话,没有例外。”
四人又回到了被支配的恐惧。
只能磕头答应下来。
但真做不到呀,这不是佛教,佛教能靠叩拜佛像就能信仰。
理学是非常高深的东西,大学士都未必能懂。
和外族辩经?
辩个脑袋。
等等
皇帝的意思不是非要用理学辩经,而是学他们的东西,用他们的东西辩倒他们。
这不太简单了嘛!
对理学大宗师来说,只要用一丁点时间,就能把那些没文化的胡人辩死。
难度增加,也难不倒这几位绝顶天才。
“你四人都是绝顶天才,都是开宗立派的人物。”
“小小的崇仁学宫,是困不住你们四条蛟龙的。”
“所以,明年朕先建一座崇仁学宫,容许你们传道受业,弘扬理学。”
“日后,朕会为你们三人,各建一座学宫,开创自己的道!”
朱祁钰开始画饼了。
胡居仁、陈献章和娄谅讶然,没想到皇帝竟如此洞悉人心。
“草民等谢陛下天恩!”
“还自称草民吗?”朱祁钰笑问。
“微臣谢陛下!”三人再叩拜。
“你们都是理学大宗师,集文化之大精华者!”
“但天下之大,地域之广,文化之多。”
“都该去看一看,不要拘泥于一地。”
朱祁钰却站起来:“那塞外大好的河山,朕只能占一时,想永远占据,化胡为汉,还得看你们呀!”
吴与弼四人都是极聪明的。
立刻明白皇帝的深意。
理学,就像孔孟一样,必须走出中原,去塞外扎根。
然后让胡人,学理学。
“臣等受教。”四人叩拜。
“宋朝有二程、朱熹和陆九渊等等先贤。”
“朕希望在大明的历史上,有你吴与弼、陈献章、胡居仁、娄谅的名字!”
“朕希望你们的名字,能和北宋先贤并列!”
“也许朕会在你们的故事中成为丑角,但朕不在乎。”
“和你们做出的贡献相比,朕愿意纡尊降贵,成为你们故事中的丑角。”
朱祁钰透过窗棂,眺望黑夜:“朕希望大明变得强大,百姓吃饱肚子,由贫到富,大明不受外敌侮辱,国祚万年。”
理学,是必须要走出国门的。
所以他点拨理学宗师,去学域外的学说,今天学乌斯贜、回回的学说,再糅合佛道,走出一条新路来。
未来,还要糅合西面的文明,走出一条全新的、适合汉人的新思想来。
在古老儒学中,推陈出新,适应新时代、新发展的新路子。
这条路注定是孤寂、漫长的。
朱祁钰自己没资格走,所以他调教着理学宗师去走。
走出一条区别于历史,但又符合大明的新理学。
吴与弼四人一震,赶紧叩拜。
“去吧。”
“年后朕会拨银两,建造学宫。”
“朕希望尔等不要敝扫自珍,将学说公之于世,让天下人都能学会。”
“将理学,发扬光大。”
朱祁钰摆摆手,让他们退下了。
希望他们听懂朕的话,若听不懂,朕可就要杀人了。
吴与弼出宫门的时候都是懵逼的。
明明是好事,怎么皇帝非要折磨他们一天呢。
而在宫门口,聚集着吴与弼的拥趸,上千人,全都是吴与弼的崇拜者。
看见偶像出来,一个个都拥上来。
他们以为吴与弼师徒四人在宫中一日,是教导皇帝宽以待人呢。
打死他们也想不到,皇帝教了他们重新做人。
皇帝也没赐车送他们。
回到住宿的客店,娄谅小声问:“老师,今日的事”
“必须烂在肚子里!”
胡居仁惊恐道:“陛下最后说的话,你忘了吗?”
“那是提醒咱们,万一传扬出去,坏了陛下的名声,咱们就彻底遭殃了!”
娄谅打了个哆嗦。
皇帝太恐怖了。
本以为他悟道就超凡脱俗了,结果在宫中一日才知道,他还是个凡人,还得老老实实听皇帝的话。
“师兄,此事绝对不能传入第五人的耳朵里!”
陈献章小声道:“甚至,在笔记中也绝对不能落下,此事绝不能传出去。”
“就算咱们耍了小聪明,如今陛下不知。”
“纸包不住火呀。”
“而且,陛下百年之后,太子登基,也绝不允许人诋毁陛下的